文化部:艺术职业教育是"合唱"不是"独唱"|高层
日期:2020-10-22
12月1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据小文了解,本次会议是建国以来首次以艺术职业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性业务工作会议。会上,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长孙若风表示,“艺术职业教育是合唱不是独唱,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配合。共谋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计。”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经文化产业”
会议主题是“深化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更加自觉主动地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服务,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据小文了解,建国以来,我国艺术职业院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专业到多门类多专业,从中职层次到中高职协同发展。艺术职业教育是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文化艺术人才,他们活跃在文化行业各个领域各种岗位,其中一大批人已成为各个单位的骨干、文艺明星和艺术家。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在会上透露,“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大体相当的格局基本形成,产业升级人才贡献能力不断提高。”据了解,2014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32万所,年招生946.83万人,在校生2809.53万人。中高职招生数分别占高中阶段的44%、高等教育阶段的46%。参加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注册学生达5350万人。2014年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为96.69%,连续9年超过95%,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5%,连续3年超过90%。
以下为孙若风讲话全文。
#FormatImgID_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的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建国以来文化部首次以艺术职业教育为主题召开的全国性业务工作会议。值此“十二五”正在收官、“十三五”即将开启之际,此次会议必将对我国艺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艺术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长期以来,包括艺术职业院校和文化行业企业在内的广大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为了共同的目标辛勤耕耘、培育人才、传承文化、服务社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辉煌业绩,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雒树刚部长,代表文化部党组,向在座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必须在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大背景中深入思考和精心谋划文化改革发展。我们将此次会议的主题确定为:深化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更加自觉主动地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服务,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艺术职业教育为我国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艺术职业教育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艺术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方面起到了基础性和支柱性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以来,艺术职业院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文化艺术人才,他们活跃在文化行业各个领域各种岗位,其中一大批人已成为各个单位的骨干,许多人已成为在地方、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明星和艺术家。例如老一辈戏曲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刘长瑜、孙毓敏、朱世慧;舞蹈表演艺术家白淑湘、贾作光、陈爱莲;歌唱家李谷一、聂建华;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薛伟等。许多蜚声当今舞台的中青年艺术家,也都出自艺术职业院校,如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张也、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山翀、江苏省戏剧学校的侯勇。毕业于深圳艺术学校的李云迪,在校学习期间就在世界乐坛最权威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勇夺第一名。更有许许多多从艺术职业院校走出来的优秀人才,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顶梁柱。
艺术职业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将艺术教育与艺术生产相结合,既出人才,又出作品。通过直接参与艺术创作生产,大大增强了师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提高了院校的专业教学水平。
多年来,艺术职业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利用学校资源,围绕中心工作,积极为地方与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重要节日还是重大活动的文艺演出,还是城区街道和农村乡镇的文化活动,我们都会看到艺术职业院校师生活跃的身影。有些学校更是已经成为当地政府开展对外交流的一张文化名片。
建国以来,艺术职业院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专业到多门类多专业,从中职层次到中高职协同发展,特色鲜明,体系完备。艺术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未来五年文化改革发展将为艺术职业教育提供新的广阔舞台
“十二五”阶段,文化建设获得了突出的成就。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文化部已经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充分发挥文化工作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着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着力造就优秀文化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确保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三五”期间,我们的主要任务,一是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把创新贯穿到文化工作中,让创新在文化领域蔚然成风。在“十三五”期间要认真落实优秀文化作品创作扶持政策,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二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三是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扩大广大群众在公共文化上的有效参与。四是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点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五是以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市场监管为重点,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六是以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为重点,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抓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把对外及港澳台文化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创新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方式。
文化部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人才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时期,文化系统将更好地实施“人才兴文”战略,以文化繁荣吸引凝聚人才,以人才辈出繁荣发展文化。在艺术职业教育中,坚持以能力建设为主题,遵循人才开发规律,注重培训人才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努力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 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实现新发展新突破
当前的艺术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和希望,也存在着困难和挑战。今天的会议就是请大家一起来交流改革发展的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艺术职业教育是合唱不是独唱,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配合,所以今天我们请来了文化行政部门、艺术职业院校、文化行业企业的代表,共谋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计。为此,我提几点要求。
(一)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文化行政部门作为文化行业主管部门,必须从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艺术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把艺术职业教育摆到文化工作全局更加重要的位置。由于政府机构和院校管理体制改革,有些地方文化行政部门将指导艺术职业教育的职能合并到不同处室,有些已没有直属的艺术职业院校。无论哪种情况,各级文化行政部门都有责任有义务加强对艺术职业教育的指导与支持,要把相关政策和措施纳入各自的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沟通和相互支持配合。文化科技司会后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今后五年全国艺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抓好落实。各地文化行政部门对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人员到位、制度措施到位、检查责任到位。要根据各地实际,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要深入艺术职业院校和文化行业企业了解实情,抓住影响艺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下功夫研究协调,出实招,有实效。
(二)文化艺术行指委作为教育部文化部共同成立的专家组织,要充分发挥研究、咨询、指导、服务职能。
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质量,积极为文化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咨询和建议,帮助和指导艺术职业院校开展教学改革。注重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深入了解文化企事业单位对艺术职业人才的实际需求,科学分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人才需求报告制度,把指导和服务对象拓展到开设艺术专业的所有职业院校。
(三)艺术职业院校要抓住机遇,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一是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强调,“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我们常说的“学艺先做人”,就是这个道理。艺术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促进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二是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内涵引领。要结合文化建设工作重点和院校自身优势,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要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传授艺术技能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要进一步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文艺精品创作、文艺支教志愿服务项目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培养与提高。要以多种形式参与官方和民间交流活动。
(四)充分发挥文化企事业单位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文化企事业单位作为人才使用终端,是校企协同育人不可或缺的乙方。《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企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如果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岗位需要,那就说明我们的艺术职业教育出了问题。所以希望我们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能够切实参与到办学全过程,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同志们,艺术职业教育正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通过会议能够进一步增强做好艺术职业教育工作的自觉和自信,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